蜜环菌

蜜环菌(Armillariella mellea)及假蜜环菌(A.tabescens),俗称榛蘑。隶属真菌门,担子菌亚门,层菌纲,伞菌目,口蘑科,蜜环菌属。是温带至热带地区厂泛分布的一种食用菌和药用菌。味美可口,清香嫩脆,我国东北林区野生蜜环菌产量较大,农民广泛食用。它是我国珍贵药材天麻的共生菌,是天麻主要营养源。
蜜环菌营养丰富,还具有药用价值。据报道,干菇含粗蛋白11.4%,脂肪5.2%,碳水化合物75.9%,纤维素5.8%,灰分7.5%,热量384千卡。子实体中还含D-苏来醇,维生素A等,对治疗腰腿疼痛、佝偻病、癫痫病有功效。经常食用蜜环菌,可预防视力减退、夜盲、皮肤干燥,并可增强人体对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传染病的抵抗力。据国外报道,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出的水溶性葡聚糖和多肽葡聚糖,经动物试验,后者对小白鼠肉瘤S-180的抑制率为70%,对艾氏腹水癌的抑制率为80%。日本学者,还从蜜环菌子实体中分离出一种AMG-l的化合物,对大脑具有保护作用和镇静作用。蜜环菌的固体发酵制品,蜜环菌片、银蜜片,可代替天麻作药,对高血压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美尼尔氏症、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疾病引起眩晕的病人,治疗效果较好。对肢麻、失眠、耳鸣、中风后遗症等也有一定的疗效。1932年Reitsma对蜜环菌作了详细调查,并进行了一系列生理研究。蜜环菌是天麻不可缺少的互慧共生菌,栽培天麻必需蜜环菌的帮助。
一.生物学特性
1.形态 蜜环菌子实体(彩图31)中等大。菇盖直径4-14cm,淡土黄色至浅黄褐色,老后棕褐色,中部有平伏或直立的小鳞片,有的近光滑,边缘具明显的条纹。菌肉白色。菌褶白色或稍带肉粉色,直生至延生,稍稀,老熟常出现褐色斑痕。菇柄圆柱形,细长,稍弯曲,长5-13cm,直径0.6-1.8cm,色同菇盖,常有纵条纹和毛状小鳞片,纤维质,内部松软至空心,基部稍膨大。菌环乳白色,在柄的上部,幼时常呈双层。孢子印白色。孢子无色或微具黄色,光滑,椭圆形或近卵圆形。菌丝无色透明,具横隔膜,菌索黑褐色,铁丝状,在树皮下蔓延。与蜜环菌的主要区别是假蜜环菌(A.tabescens,彩图32)不具菌环。


彩图31 蜜环菌


彩图32 假蜜环菌
2.生态 蜜环菌是一种兼性寄生菌,于夏秋季生于针、阔叶林中的伐柱上、立木干基部、朽木上,能引起活树发生根腐病。菌丝、菌索在夜间都能发萤光,发光的强弱与温度高低和接触空气状况有关,温度越高,接触空气的面越大,萤光越强。
在自然界,蜜环菌的生活史因各地环境条件不同而有所差异,据周铉(1981)报道,在有些地方,如云南省西部一些高海拔的天麻产区、青海省祁连山南麓的某些针阔混交林区,常见林地有蜜环菌旺盛生长,但久久不能形成子实体,呈现出菌丝→菌膜→菌丝的这样一种不完整小循环;而在一些气候炎热、气温年变幅不大的地方,蜜环菌不能形成菌索或形成菌索数量也很少,常年累月通过菌丝分裂延续世代,呈现更为简单的菌丝→菌丝的不完整小循环。只有在各个阶段的环境条件都能充分满足蜜环菌的要求时,方能完成由担孢子到担孢子的完整生活史。
蜜环菌广布于全世界。在我国分布也很广泛,黑龙江、吉林、辽宁、河北、山西、浙江、福建、广西、陕西、云南、四川、西藏、甘肃、青海、新疆、江西等省(区)均有发现。
3.营养 蜜环菌能利用的碳源和氮源极为广泛。据报道,蜜环菌可浸染600多种针、阔叶树和甘蔗、草莓、马铃薯、橛类等,蜜环菌能利用多种单糖、双糖及淀粉等多糖作碳源,就菌丝生长而言,以玉米淀粉效果最好,葡萄糖次之,蔗糖较差。因此,含大量淀粉的植物是蜜环菌良好的营养物。蜜环菌可利用硫酸铵、氯化铵、磷酸二氢氨等无机氮化合物及天门冬酸胺、蛋白胨等有机氮作氮源。在固体发酵中,花生饼粉、酵母浸膏、玉米浆、麸皮等,均可作为氮源和生长因子的来源,其中以花生饼粉、酵母浸膏的效果较好。
4.温度 蜜环菌的菌丝体在5℃以上开始生长,但最适宜温度是18-26℃,20-25℃也是菌丝和菌索发萤光最强的温度。低于5℃,菌丝体进入休眠状态;高于30℃菌丝停止生长,40℃以上可导致菌丝体死亡。
5.湿度 蜜环菌喜欢在湿润条件下生长发育。在自然条件下,空气湿度在90%以上时,蜜环菌生长发育良好,空气湿度低于60%时,菌丝生长缓慢以至停止生长。蜜环菌菌丝体能耐一定程度的干旱,当空气湿度为20%,木材基质的绝对湿度仅8%时,经两周菌丝仍不会丧失生命力。但是,空气和土壤干燥,蜜环菌浸染寄主的能力会减弱。人工培养蜜环菌,木材基质含水量保持45%-60%,空气湿度70%-85%时,有利于菌丝生长发育。
6.空气 蜜环菌菌丝、菌索和子实体的生长发育都需要新鲜空气。Reitsma(1932)指出,蜜环菌没有氧气就不能生存,但菌索有运送氧气的功能。因此,能在固体培养基中穿透一定的距离。这也是为什么蜜环菌能在湿透的段木中生存的缘故。
7.光线 蜜环菌与其它大多数食用菌一样,菌丝和菌索生长不需要光线,子实体生育则需要散射光,无光照子实体会产生畸形或不孕。
8.酸碱度 蜜环菌菌丝体在pH2.5-8.5之间均可生长,最适pH为4.5-5.5,超过7.0时生长便严重受阻。微酸性土壤最适合蜜环菌生长,重粘土、碱土和盐土不适合蜜环菌生长。
二、栽培技术
1.纯种分离 在蜜环菌发生季节(一般是8月份)在林区寻找长有蜜环菌的大树桩,采集刚开伞的子实体或采集树皮上或树皮下的根状菌索作为分离材料,采用常规的孢子分离技术和组织分离技术进行分离培养。现就菌索分离技术作一介绍:将风干的菌索,用无菌刀切除外皮层,抽出菌髓,用无菌刀切取一小段菌髓,移植在马铃薯葡萄糖琼脂培养基斜面上(因菌索较细,分离时极易感染杂菌,可考虑用外加5%苹果酸的酸化培养基,或加抑菌剂为0.35%孟加拉红或40单位/L的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于25℃下培养,15-20天菌丝即可长满斜面。蜜环菌菌丝体的特征:菌丝呈蓬松絮状,具轮廓分明的边缘,初期生长缓慢,呈单独结节状,白色,7-9天后在絮状菌丝体中央呈现褐色色素,颜色逐渐加深并向四周蔓延。
2.培养材料 蜜环菌不同于一般的食用菌,用代料瓶栽或袋栽不易生成子实体,必须用树桩栽培或段木窖式栽培才能获得菇体。适宜培养蜜环菌的树种有榛类、栎类、椴树、山白果等阔叶树种。于秋后落叶后至第二年发芽之前砍树,段木直径5-10 cm,截成长40-60cm的木段。树桩则以直径大的更好。
栽培季节一般为春季-秋季。栽培场地可在室内或林区采伐基地。
3.制备菌种 母种从科研单位引入,自制原种与栽培种:⑴原种 培养基为阔叶树木屑77%,麸皮20%,蔗糖2%,
石膏粉1%,水130%。按常规加水拌料、装瓶、灭菌、接母种、培养。
⑵栽培种 选用直径1cm的阔叶树枝条,剪成2-4 cm
长,充分浸水后捞出,拌入一部分上述原种木屑培养基,调含水率60%,装瓶加棉塞,灭菌后晾凉接种。1瓶原种可接50瓶左右,于24-26℃培养50-60天,菌丝及菌索长满后即可使用。
4.栽培方法 前面己提到,蜜环菌用瓶、袋栽不易发生子实体,只能用树桩和木段栽培才能产生子实体。
⑴树桩栽培法 在砍伐地选刚砍伐的树桩,在树干及树根上,用接种斧、接种锤,按品字形打接种口,然后将枝条栽培种塞入接种口,随即用山土将接种口覆盖好,以防菌种干掉。
⑵段木窖栽法 在林地或山坡开浅沟(即"窖"或"池"),
长l.5-2m,深40-5Ocm,宽40-60cm,沟底铺5-l0cm沙。
将刚砍伐的段木用柴刀按每隔3-5cm砍3-4行鱼鳞口,深至木质部,把枝条菌种按在鱼鳞口中,再将接好种的段木排在浅沟中,段木与段木之间的凹沟里放些木屑菌种,再用山土填平所有空隙,依次排好每一层接过种的段木,共放四层,最后一层盖腐殖壤土,并堆成扁圆形土层。若土壤比较干,可洒些水,雨天窖上要覆薄膜,雨后揭膜。注意经常保持湿润。3、4月播种,10月份即可采收子实体。
⑶老菌材栽培法 也可用栽过天麻的腐老菌材栽培蜜环菌。将种过一年以上天麻的腐老菌材,逐层铺于已挖好的窖中或在室内用砖砌的培养床上(用砖砌高40cm,长宽各lm),共3-4层,层间填疏松土壤或木屑,床面覆腐殖土,做成半圆形,注意保湿,一般春天做床,秋天可采菇。
5.采收加工 蜜环菌子实体在菇盖平展前必须及时采收。采收时从菇柄基部整丛采下,要注意不要折断菇柄和弄破菇盖,以免影响商品价值。
采下的子实体用不锈钢刀剪去菇脚,整理好包装上市鲜销,也可脱水制成干品包装远销外地。